會計
是一種商業語言,
著重在表達個體的經濟實質,


當法律形式和經濟實質可以相競適用時,
寧取後者。
 



母子公司
必須編製合併報表就是明顯例子。


現代商業和金融市場上,
交易型態日新月異,
各式各樣的契約五花八門,
其間的千變萬化,
那就讓很多人都跟不上了


這給了想藉會計、財務報告做壞事的人機會

許多財報弊案
則以法律形式來掩蓋經濟實質的真相,
誇大它、扭曲它,
或者它根本就不存在。 



營業收入根本作假(Fiction)的財報弊案,
最後的下場離不開爆掉。 

作假的手法有很粗糙的,
例如義大利帕馬食品(Parmalat)案中,
與營收有關的入帳憑證,
包括買賣契約和發票,
都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但大部份的假營收案
都經過精心設計,
用法律形式來形成煙幕。


假營收 多半精心設計

早期的弊案在營收灌水方面,
大都安排可控制的所謂交易對手
例如海外子公司、關係人、
甚至紙上公司、人頭公司等等

營收膨脹應收款也膨帳,
會計師查帳很容易發現這項疑點。 

所以,
會計師和做假帳公司間的對決,
就像棒球賽中的投手VS.打擊者,
雙方球技都因對方刺激,
而形成螺旋狀提昇。 

後來

就進入安排
看似合理的法律形式,



利用市場上已存在的契約
(原來的用途不在遮弊),

使它看似合理。






最典型的案例有兩大類。

美國前幾大電信公司包括Qwest、
環球電信,和有名的能源公司Enron


在2001年間盛行的所謂「物物交易」
(Barter Trade)


最初是由AA會計師事務所設計出來的,
號稱能為電信公司解決營收不足的問題,

是謂創意會計
(Creative Ac-counting)。 

AA把狼和狽湊在一起,
牠們都亟須彌補一個營收缺口
(市場預期與事實的差距)


不補缺口股價會大跌,
CEO及有關人等日子肯定不好過。


AA要狼與狽各拿出一項物件來進行交換,
因此,雙方能在很愉快的情況下,
各自平白多出一筆資產和營收。 

而且,
雙方各執契約為憑,
對外振振有辭,
編出一個天邊彩霞故事來。


AA後來被美國證營會勒令停業,
在地球上,五大局面頓時變成四大。 


餡一露 戲也就散場了 

另外,
簽約方式也可搞鬼,
查帳會計師和銀行要注意了


許多弊案中的法律契約都有副約
(附約)Side Agreement的影子。 


各懷鬼胎的兩方,
不把契約一次簽完,
非要簽出主約和副約來不可,
此時,主、副約間條款裡暗藏玄機 

最有名的弊案Qwest,
曾和亞歷桑那大學簽訂一宗電信服務契約,
也用主、副約形式



副約後來被人發現只有兩條文,
第一條說是副約是主約的延長,
效力等同。


第二條則只短短幾字:「主約無效」。

國內著名的博達案則走假營收、
假現金的路子,
在檢察官的起訴書上,
詳述公司利用海外虛假的銷貨對象,
和國內協力廠商的交易記錄


無論在金流或物流方面,
進、銷、存一體成形,

假得像真的一樣

所有法律形式一樣不缺,
包括繳稅、通關&等都真有其事



只不過
貨品是假,進貨是假,銷貨是假

因此,營收是假,EPS是假。


財報雖一時炫爛,騙過許多人,
時侯一到,
自然玩不下去。 


餡一露,戲也就跟著散場了。


陳伯松(作者是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錢難賺的普羅大眾啊!
留心財報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素昧平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