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沛霖(作者任職於金融機構、FRM)
台灣的「消費者信用評分」
與
美國之FICO在評分項目之比較
聯徵中心的消費者信用評分項目之架構
與美國之FICO十分類似
其實個人信用評分的項目,
若資料品質沒有問題,
雖收集的資料形態、來源或統計方法或許有所不同,
但所產生顯著變數之內涵
則不會因國內或國外而產生太大差異。
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評分?
美國的消費者
對於信用之認知優於其他國家,
因為
他們不僅了解及接受個人信用報告及信用評分的觀念,
且多數民眾也會主動追蹤及管理自己的信用評分,
雖然今年四月一日起
台灣才開始實施信用評分,
但相信不久的將來,
台灣民眾也會開始積極管理自己的信用。
其實
要提高消費者信用評分並不困難,
消費者雖不知道實際計算信用評分的公式為何?
但根據聯徵中心
及
美國之FICO score的評分項目(五大構面),
仍可約略推斷其重點及如何提高評分,
說明如下:
1. 繳款行為類
(1)準時還款,最好是自動轉帳繳款,
要不然就須牢記繳款的日期。
(2)無法正常繳款時,趕快與金融機構協商,
此舉雖不能馬上改善你的評分,但中長期仍有幫助。
(3)假如已經逾期、催收或呆帳了,記住,愈快繳正常愈好。
但須注意聯徵資料揭露期限的問題,即使你已經繳正常,
在揭露期限內,仍屬於「違約戶」(信用評分最差的)。
2. 負債類
(1)降低信用卡或其他「循環動用產品」的循環動用餘額,
對增加信用評分有幫助。
(2)總負債逐月連續增加,沒有下降的趨勢,
表示還款的壓力逐月上升,這對信用評分是不利的。
(3)負債絕對金額愈大,對你的評分有負面影響。
3. 信用長度類
找幾家你喜歡的銀行,使用它們的信用卡,
往來愈久,分數愈高,別胡亂辦卡
這會降低你的每個帳戶的平均往來時間,
而降低信用評分。
4. 新信用申請類
(1)聯徵查詢次數要少:
不要在短時間內,因為要找到低利貸款(rate shopping),
到多家銀行申請授信,這會造成聯徵中心的查詢次數過多
根據美國的統計,
每增加一次查詢,FICO score會減少五分;
對於那些帳戶少
且信用歷史較短的民眾而言,
較多的聯徵查詢次數代表較大的風險,
有六次或更多聯徵查詢次數的民眾,
其破產的機率是沒有查詢次數民眾的八倍。
(2)不要盲目辦卡(人情卡、贈品卡等),
短期間內申請多張信用卡,申請愈多,評分愈低。
(3)申請自己的信用報告及評分時,
不會計算聯徵查詢次數,故並不影響信用評分。
5. 信用型態類
(1)若你沒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
可以考慮擁有一張,並準時繳款,
這將有利你的信用評分。
(2)若你拿擔保品(不動產、汽車、股票等)
向銀行借款,屬於擔保放款,
這類有擔保品的放款,對你的評分是有利的。
綜整一下(我知道看倌愛看簡單的)
1.4/1起,開始實施信用評分
2.準時繳款,若不能時,趕快與金融機構協商
3.降低負債,亦即循環動用額度能免則免
4.提高信用 "長度",別胡亂辦卡
5.減少聯徵 "次數",如果有要詢貸款時
(每增加一次查詢,FICO score會減少五分)
6.有擔保品放款,有利評分,亦即房貸 is ok
如果你要問
那.....維持信用有啥好處?
信用良好的話
在需要融資時,會比較吃香
在很多徵信時
會比較容易取得信任
金控時代的來臨
意味著台灣要與全球經濟接軌lah
另外
在人生ㄟ竹林裡
金融的信用也許重要
人與人之間誠信ㄟ氣度 更為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