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遷的說史魅力,不只限於學界或是歷史系學生。

那天,一向酷酷的搖滾明星伍佰,
在史景遷面前,脫下了墨鏡,
化身書迷,直誇他的作品「很浪漫、很神奇」。

讀史景遷的書讓伍佰覺得自己既渺小又偉大,創作靈感不斷湧現。

我最感興趣的是明朝覆亡,滿人人數不及百萬,
卻打敗了一千五百萬人的明朝。
這一定是出於某種合作關係,而非軍事征服。

當時的漢人對於政府已喪失信心,滿人趁隙與部份漢人合作,
聯手推翻明朝。
民間雖然零星出現反抗運動,只是為時已晚。



我開始注意到康熙這個人。


身為滿人征服者,他對於如何統治中國,有著極為出色的見解;
對於異族統治的複雜度,也有真切的認知。

他推動滿漢合作,並且周告諸臣,他不允許國家分裂。

我想,康熙和雍正是效率極高的中央集權領導者,

他們講究法治與秩序,兼具強烈知性,

國家問題掌握得非常清楚。

他們有自己的問題。

康熙最大的困擾是兒子,
有一段時間他非常痛苦,
不信任太子胤礽,兩度廢立,這是他最情緒化的時期。

在康熙三、四十年的檔案中,我找到許多他透露自己苦惱的資料。
有不少經濟史學家認為,康熙其實不擅管理經濟。

尤其是晚年,他不只在家務事失去控制,對於國家經濟蕭條也無能為力。



康熙雍正是最佳企業經理人

康熙是個不斷擴張的領袖,雍正則是官僚出身,
深諳數字與預算,企業領袖可能非常喜歡這種特質。

康熙和雍正很懂得掌握資訊流,並且能快速回應,
跟現代市場企業領導人必須掌握正確資訊、迅速回應一樣。

我很驚訝,還在前現代社會的 "康熙與雍正" 兩朝,
身處北京的他們,竟然可以在六天之內和廣州往返聯繫,

掌握當地最新的動態,並且立刻下達指示。

康熙、雍正都實施密摺制度,要求地方首長直接密報回京。
他們不但效率十足地交換資訊 還能保持機密。

保持機密是 "現代企業" 必須具備的能力,
用現代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康熙和雍正
都是最好的企業經理人。



我會這樣分析,所根據的並非歷史小說,而是故宮原始檔案。

學識淵博的康熙和雍正,看過臣子奏摺後,會自己寫評語;
相較之下,乾隆就比較浮誇,

他也會聽各種密奏,只是聽過之後,就將之歸檔。
在官僚機構中,只要文件歸檔後,就不會再去碰觸了。

管理的問題通常就是這樣產生,
因領導人不知道資訊流向,也不知道檔案放在哪裡。

康熙和雍正很清楚資訊在哪裡,不容易被官僚蒙蔽。



另一方面,乾隆很像現代政府領導人,
他要求臣子寫報告,再據為己有,
很像現代領導人請人捉刀擬講稿。

康熙和雍正是親自寫講稿,顯得更坦率,
他們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脆弱和失敗。



閱讀雍正所寫的《大義覺迷錄》實在很震撼,
這是一本統治者和密謀者攜手合作寫下的懺悔錄,

我不相信現代任何一個領導人會寫出這樣的書。
不但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西方歷史也很罕見。

康熙和雍正都是有趣的人物,愈是了解他們,
就愈能分析清朝之後的演變,以及王朝為何走向滅亡;

我也因此了解民國時期的立憲政府為什麼會這麼艱困,
最後無法建立。



我們很難用簡單的模式來分析朝代的治亂興衰。

就以晚明來說,
當時內部有一股撼動中央權力的力量,
再加上外部一股強大的抗衡力量,
任何政府都很難監控。

知識份子會用繪畫批評政府
我看到當時中國社會開始出現反抗與民怨,
即使在康熙王朝,內部還是有很多抗議活動。



中國知識份子受過嚴謹訓練,
可巧妙運用歷史類比或文學手法來批評時政。

在明朝滅亡後,

知識份子甚至用繪畫來批評政府,
十七世紀最有名的中國畫家,
如石濤、八大山人、龔賢、弘仁等人,
用水墨畫來批評政府,
這對西方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史景遷 

縱橫十七世紀中國
如果只是做編譯,史景遷不會有今天的名聲。
他不但是第一位讀過霧峰故宮清史檔案的西方學者,
更是第一個獻身明清中國歷史研究的西方史家。

不只是編譯,他還是一個頂尖的歷史偵探,
生吞活剝卷佚浩繁的歷史材料後,透過受過西方史學訓練的眼與手,
拼貼出被西方史學界遺忘的十七世紀中國。
更特別的是,他很會說故事。



中研院院士、著名史學家許倬雲稱讚他是「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者」。

給史景遷一本電話簿,他可以從首頁第一個人名開始編故事,
一直編到最後一個名字。
的確,翻開史景遷縱橫的十七世紀中國歷史,
從首頁的利瑪竇、康熙、雍正,

甚至是遠在山東窮鄉惡壤的文盲婦人王氏,
一一都被他織進充滿戲劇張力的歷史論述中。

註:

史景遷其實說的很好,有多少的領導者及經理人
是不會善用資料或直接將之束之高閣
過去的機密制度與現今的資料保密等危機處理更可與之相媲
過往今來,均添了分官府約束與法律味兒
如果你是現代經理人
你知道到哪裡找資訊或收集資流嗎?
你會像康熙和雍正一樣親自寫稿,坦率承認失敗
還是像乾隆一樣讓密奏長期矇蔽
形成管理斷層

如果大家對管理學有興趣,歡迎詳閱天下雜誌第33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素昧平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